祈祷之手

Praying Hands

图片尺寸:2680 × 3900 像素
作品名称:Praying Hands
中文名称:祈祷之手(祈祷的手)
创作者:丢勒 Albrecht Durer
作品年代:1508
风格:北方文艺复兴
体裁:素描与手稿
材质:paper
现位于:Albertina, Vienna, Austria
实际尺寸:29.1 cm × 19.7 cm
版权信息: Public Domain(公有领域)

无水印高清图下载

图片尺寸:2680 × 3900 像素
图片大小:1.37 MB
图片格式:JPG
下载方式:百度网盘
下载地址:

麦田艺术
请输入验证码,免费下载
扫描二维码或微信搜索「麦音乐」关注公众号,回复“麦田艺术”免费获取验证码

爱与奉献,祈祷之手T恤

→「麦游记」淘宝店购买链接

创作背景

十五世纪时,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了一个有十八个孩子的家庭。父亲是一名冶金匠,为了维持一家生计,他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。 生活尽管窘迫逼人,然而这个家庭其中两个孩子却有一个同样的梦想,他们两人都希望可以发展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天份。不过他们也了解,父亲无法在经济上供他们俩到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。晚上,两兄弟在床上经过多次讨论后,得出结论,以掷铜板决定,胜者到艺术学院读书,败者则到附近的矿场工作赚钱;四年后,在矿场工作的那一个再到艺术学院读书,由学成毕业那一个赚钱支持。如果需要,可能也要到矿场工作。

星期日早上做完礼拜,他们掷了铜板,结果,弟弟Albrecht Durer胜出,去了纽伦堡艺术学院。哥哥Albert则去了危险的矿场工作,四年来一直为弟弟提供经济支持。Albrecht在艺术学院表现很突出,他的油画简直比教授的还要好。到毕业时,他的作品已经能赚不少钱了。在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返回家乡的那一天,家人为他准备了盛宴,庆祝他学成归来。当漫长而难忘的宴席快要结束时,伴随着音乐和笑声,亚尔伯起身答谢敬爱的哥哥几年来对他的支持,他说:“现在轮到你了,亲爱的哥哥,我会全力支持你到纽伦堡艺术学院攻读,实现你的梦想!”

所有的目光都急切地转移到桌子的另一端,坐在那里的Albert双泪直流,只见他垂下头,边摇头边重复说着:“不……不……”

终于,Albert站了起来他,擦干脸颊上的泪水,看了看长桌两边他所爱的亲友们的脸,把双手移近右脸颊,说:“不,弟弟,我上不了纽伦堡艺术学院了。太迟了。看看我的双手——四年来在矿场工作,毁了我的手,关节动弹不得,现在我的手连举杯为你庆贺也不可能,何况是挥动画笔或雕刻刀呢?不,弟弟……已经太迟了……”

四百五十多年过去了,Albrecht Durer有成千上百部的杰作流传下来,他的速写、素描、水彩画、木刻、铜刻等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馆找到;然而,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,却是其中的一件作品。也许,你的家里或者办公室里就悬挂着一件它的复制品。

为了补偿哥哥所做的牺牲,表达对哥哥的敬意,一天,Albrecht Durer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哥哥合起的粗糙的双手刻了下来。他把这幅伟大的作品简单地称为“双手”,然而,全世界的人都立刻敞开心扉,瞻仰这幅杰作,把这幅爱的作品重新命名为“祈祷之手”。

赏析

奉献之美,丢勒《祈祷的手》赏析

作者:毛文(作者单位为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)

在德国美术史上,丢勒所处的时代被称为“丢勒时代”。自1815年开始,德国每年都会举办以他的名字命名的“阿尔布雷特·丢勒节”;他的艺术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广泛收藏。但是丢勒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还要数绘制于1508年的素描名作《祈祷的手》。

丢勒具有一种犀利的洞察力,他着力捕捉、表现的画面常常会触发人类道德的敏感。他深入到绘画对象的内在真相,并加以深沉关照,他的作品也因此而具有强烈的震撼力。所以有人说,丢勒的绘画似乎总是在让观画者“面临人性最苛刻的审察”。而《祈祷的手》,正是这样一幅“审察人性”的画作。

灰色的背景上,只画着一双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手。合拢的双掌伸向天空。这双手皮肤粗糙,筋节突起。很明显,这是一双普通劳动者的手,但却饱含着奉献之美。

这幅画作具有独特的韵味:关节的僵硬和手势的温柔形成对比;粗糙的双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难,与祈祷的虔诚形成对比;遒劲的双手和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。此外,画面之中光点和阴影处理自然,作者对于人体结构的细致观察和敏锐表现,更增加了画面的力量。画家用细腻精致的线条,诗意地表达了一个关于奉献的主题。在他手下,简洁素雅的线条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力量,粗糙的双手传达着饱满的祈祷和祝福。

这幅丢勒的代表作完整展现了丢勒的绘画风格。丢勒的绘画以追求绘画对象明确的结构关系而著称。在他的笔下,绘画对象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被精致、细腻地刻画出来,解剖、结构、质感等各种造型元素都被完整地表现。所以,丢勒的绘画表现方式常常被称作是“理性主义”的描绘方式。丢勒的作品严谨、细致,这在他的素描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:线条准确清晰、流畅有力,形体完美、丰盈。他对于光影似乎有一种近乎苛刻的追求,力求在绘画中保持绘画对象完全的真实性。如同把一个光亮的形体置于幽暗的背景中,一切元素都特别突出。在丢勒的素描作品中,绘画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面面俱到,却纤毫不乱。因此,丢勒的素描作品具有一种冷峻、一丝不苟的味道。

丢勒用一种紧张甚至矛盾的艺术语言来体现内心复杂的思想和情感。如同在平静的话语中阐释深刻哲理的寓言故事,丢勒也是用完美的绘画语言表现人性的光辉。这在丢勒的其他绘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到。他创作的形象,与当时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们所创造的形象完全不同,他的画作气氛严肃内敛,有一种内在的张力,表达一种坚毅的精神。相比于达芬奇的宁静恬淡、米开朗基罗的“愤怒”,丢勒的作品选择了更具有寓意的形式。

这幅画之所以具有强大震撼力,还源于下面一个故事。
丢勒有18个兄弟姊妹。他的一个哥哥和他一样有成为艺术家的梦想。当时,兄弟两人都在跟从纽伦堡附近的画家学习绘画。但是由于家境困难,兄弟俩不得不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来维持生计。由于不能完全专注于绘画,所以他们进步很慢。有一天,哥哥提议,由一个人先去工作,另外一个人专心学习绘画,等画作可以卖钱的时候再让第二个人来学习。兄弟俩都想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对方,因此争执不下,最后以掷铜板的方式来决定。结果丢勒胜出,进入了艺术学院学习。

4年后,学成归来的丢勒,希望支持哥哥到艺术学院实现梦想,但是他哥哥由于一直在矿场工作,双手关节僵硬,已经无法再学习绘画了。一日,哥哥跪在地上,合起他那双粗糙的手祈祷:“主啊!我的双手已无法让我实现成为艺术家的梦想,愿您将我的才华与能力,加倍赐予我的弟弟阿尔布雷特。”丢勒见到这一幕情景后,他动情地拿出画笔,满含热泪地勾勒出哥哥的这一双手,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伟大画作。这双震撼心灵的祈祷之手,成就了丢勒一幅震撼心灵的不朽作品。

丢勒的艺术成就改变了德国人对于艺术家的看法。在他之后,德国的绘画创作从手工业劳动中分离出来,艺术家不再处于低下的地位。现在想来,其中应该也有那位伟大兄长的功劳。

关于这个故事的版本其实不止这一个(有的说这是发生在丢勒和朋友尼格斯坦之间的故事),由于时代久远,详情已无从稽考。丢勒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早表现农民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画家之一,他的绘画作品中的很多形象都是普通的德国劳动者,他们正直、倔强、刚毅的性格是丢勒透过线条要着力表现的。他的很多素描作品都是以“手”作为绘画对象,只是这一幅因为这个故事而更为著名。丢勒的绘画作品源自于他对生命和生活的深切感悟,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艺术家的原因。

德国诗人歌德曾说:“当我们明白了丢勒的时候,我们就认识了高贵、真实和丰美,只有最伟大的意大利画家,才有和他等量齐观的价值。”从《祈祷的手》这幅作品可以看出,歌德的评价其实并非过誉。丢勒绘画作品的价值,正在于表现了高贵的人性、真实的社会和丰美的生活。